集约建构 :
传统文化、现代建构与当代技艺整合思考的基本理念——多元并存与当代的集合聚合
高庆辉
江苏省设计大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演艺场馆协会、中国城市总师委员会、国际绿色建筑联盟、江苏省建筑与历史文化研究会与分会等常务理事、常务委员、理事与专家委员等。
主持完成了厦门白鹭体育场、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安徽省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汉魏故城国家遗址公园博物馆、海门文化中心等数十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
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荣誉提名奖”(金奖空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金奖”等数十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 总平面图
项目地点: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项目业主:厦门市体育局、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面积:53.3万m2
设计团队: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高庆辉、李燕云、安澎、万小梅、陈曦、孟海港
技术总负责:范重、孙逊
项目负责人:高庆辉、万小梅
方案主创:韩冬青、高庆辉、万小梅、艾迪、刘腾霄、李哲健、张哲境、缪斯、官志、刘巧
设计指导:程泰宁、韩冬青
施工团队: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具体材料:大版幅曲面铝板、大版幅曲面穿孔铝板、玻璃幕墙、清水混凝土等
摄影:崔旭峰、李季
▲ 厦门新体育中心东向鸟瞰
厦门新体育中心项目位于厦门市本岛东北方向3km,为实现疏解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建的翔安新城片区内,包括白鹭体育场、凤凰体育馆、白海豚游泳馆,白鹭体育场原为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AFC Asian Cup)主比赛场馆之一。项目历经国际竞赛与方案设计以及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由江苏省设计大师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高庆辉先生及其团队总体负责,并且与联合体[1]联合完成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历经3年多的建设,已于2024年完工。
▲ 建筑群东北向鸟瞰实景
项目主要包含一场两馆——6万座的白鹭体育场、1.8万座的凤凰体育馆(含2千座综合训练馆)、5千座的白海豚游泳馆,以及环湾综合配套设施、训练场、全民健身场地与室外景观等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承办国际与国内大型单项及综合性赛事。一场两馆采取环湾向心、圈层式的集约式布局,以面向翔安大桥及本岛均有最佳展示面的白鹭体育场为核心,将凤凰体育馆中的2000座训练馆分化为便于独立运营的体量,与凤凰体育馆以及南侧的白海豚游泳馆连绵一体,形成围绕海湾、由内向外依次展开的球迷广场、商业、场馆及全民健身场地的圈层式结构。
建筑秉持集约建构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现代建构以及当代技艺整合一体,以形态-结构-空间-功能的一体化建构,塑造出融合文化与科技,兼具理性与感性,既有着传统地域特色,又有当代滨海氛围的体育中心新形象。创作灵感来源于厦门所在闽南地域的传统大厝屋顶之意向,又似灵动飘逸的厦门市鸟的白鹭身姿,形成面向本岛、起伏有致、热烈奔放的滨海天际线。
▲ 白鹭体育场内场田径模式
▲ 白鹭体育场屋面PTFE膜细部
6万座的白鹭体育场总建筑面积约18.06万㎡,由内场场地、看台基座、四向环厅与屋顶罩棚构成。整体形态清晰,反映结构逻辑:以内檐的两道空间管架桁架巨拱形成主体结构,纵跨观众席和赛场,支撑起大厝屋顶的钢桁架、网架屋面及轮辐式索膜采光罩棚。拱的形态紧密契合观众席,其曲线与环向座席升起的四向看台相吻合。四道拱形定义出四向环厅,其围合的外帷幕墙为大幅面白色氟碳喷涂穿孔铝板与白色膜结构。屋面采用钢结构搭配不同透明度的PTFE膜屋面体系,以及ETFE膜索膜体系和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斑驳的肌理传达出传统大厝瓦屋面的神韵。同时,体育场南向上层看台取消,使得东、西、北看台的部分观众可向内观赛、向外观海,成为一座“打开”的体育场。
▲ 凤凰体育馆比赛大厅内场
1.8万座的凤凰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15.50万㎡,包含底层的运动员、组委会、裁判、媒体、贵宾等各赛事用房区、篮球训练馆与相关附属用房,以及二层以上的观众环厅与看台区等。场心上方以优雅的加劲肋桁架双曲网壳结构与紧密契合的环向马道、中心斗屏、空间吸声体及机电设备覆盖,空间高度集约。
▲ 白海豚游泳馆比赛大厅
5千座的白海豚游泳馆总建筑面积约7.54万㎡,包含跳水池、标准泳池、训练池、戏水区,以及运动员、裁判、媒体、贵宾等赛事区,可举办满足游泳、跳水等项目的国际单项比赛。各场馆内场的看台座席和平台下部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均采用色彩与标识系统增强各馆标识性——设计提取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以及蓝天碧海中的红、黄、蓝等形成主题色,营造出有着厦门地方特色的体育场所氛围。
▲ 足球模式向田径模式转换典型剖面
▲ 环向疏散楼梯空间体系
应对大型体育中心运营难的问题,项目在创作之初就采取可变共享的设计思维,力图在满足赛事举办的基础上,通过兼顾赛后运营的业态布局,单体场馆一场多用的功能策划和绿色健康的技术措施等,尽可能实现赛后可持续运营的目标。白鹭体育场采用“升降+移动”的可变看台技术,可在综合田径场模式与专业足球场模式之间相互转换,成为中国首座、世界第三座实现田径场与足球场转换的体育场。凤凰体育馆可完成冰球与篮球比赛场地的转换,还能满足排球、羽毛球、体操等多项功能的国际比赛与会展演艺使用。
▲ 滨海天际线实景
“大厝飞檐映碧空,白鹭振翅舞苍穹。巨拱横空连海天,凤凰展翅起新篇。”厦门白鹭体育场、凤凰体育馆、白海豚游泳馆这座群组建筑,承袭闽南地域传统大厝形制,以当代体育罩棚形态进行抽象的现代转译,四向环拱、面海打开—传统与现代间共舞,在艺术与科技中交融。“又见大厝现九天”,如今已成为厦门地方的城市名片和百姓热衷前往的公共场所,这也是从事建筑创作的建筑师的我们最为欣慰的地方。
▲ 国际竞赛阶段效果图:城市设计沿海鸟瞰视角
▲ 国际竞赛效果图:体育场巨拱结构与面海打开形态
▲ 获厦门地方政府通过的体育场馆优化定稿方案:白鹭体育场北向鸟瞰
对 话
马鞍形曲线巨拱结构与面海打开的白鹭体育场形态
《中装》:请您介绍下厦门白鹭体育场、凤凰体育馆、白海豚游泳馆项目创作的完整历程。
高庆辉:这个项目源于厦门市政府于2019年3月组织的“一场两馆、新会展中心”建筑方案及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我们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大院)与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公司以及里卡多·波菲建筑事务所(RBTA)组成的联合体(程泰宁院士、韩冬青大师作为总指导)中标。其中,我和我的团队负责原创方案设计及落地控制工作。在竞赛阶段,我们提供了面海布局、相互拉开的一场两馆与会展中心,以及中部嵌入的会议与商务商业中心区,共同构成的纵横双向十字轴格局的城市设计方案形成活力海湾、休闲广场、游艇码头、客运码头等一体化的市民休闲风光带。其中6万座白鹭体育场的最初创作就采取了集约建构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将场馆以符合坐席空间的马鞍形曲线巨拱结构与面海打开的形态,使得建筑、结构与形态能够一体化,这种巨拱结构以及朝南不做楼座,面海打开的基本思路一直贯彻到白鹭体育场的实施方案直至最终建成都没有变化。
在国际竞赛中标后长达一年的方案调整中,我们首先在城市设计层面,进一步将用地周边既有的历史古镇、工业遗产建筑及客运码头等纳入设计与更新范围,形成渔人码头、艺术文创、游艇码头与环湾商业等多元业态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在总体布局层面将一场两馆调整为环湾向心、圈层式的集约布局:即围绕6万座白鹭体育场为中心,1.8万座凤凰体育馆、2千座训练馆及5千座白海豚游泳馆环湾面海,围绕中心球(歌)迷广场线性展开的环湾向心的现在这个布局模式。
其后,我们又针对建筑形象与功能,以及6万座白鹭体育场足球、田径一场两用方案设计等方面展开工作。白鹭体育场经过多方案比选,在保留竞赛阶段的面海打开、四向环拱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将罩棚设计融入了闽南大厝和滨海特色的地方元素,形成了目前这座兼具地方传统与当代体育气质的实施方案,方案最终获得厦门地方政府通过。同时,随着厦门市彼时被确定为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足球赛(AFC Asian Cup)的承办城市之一,我们团队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咨询论证与方案设计,经过对全世界范围内“一场两用”技术的充分调研,最终于2019年12月确定其中的6万座体育场采用升降 + 移动的可变看台技术,以实现足球、田径一场两用的多功能赛场方案,并通过厦门市相关机构审查。白鹭体育场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实现田径—足球双向转换的综合性体育场,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 白鹭体育场东向实景外观
▲ 远眺白鹭体育场
一场两馆、商业与酒店以及全天候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都围绕这个海湾线性展开。
《中装》:您能否结合白鹭体育场这个群组项目,谈谈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高庆辉:众所周知,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普遍都面临着建设难度大、对环境影响大,建成后又带来了赛后闲置、运营难等问题。在总体设计时,我们首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场地原有天然海湾进行适度改造,使得原有大面积滨海蓝绿空间得以留存,在保持场馆及周边地理环境整体生态韧性的同时,结合环湾看阶、健身步道、动态水幕等景观设施形成有着持续活力的内湾场所。一场两馆、商业与酒店以及全天候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都围绕这个海湾线性展开,构建出有着厦门地域风情、蓝绿交织的滨海公共开放空间。
其次是设计时就预留赛后可运营的空间:白鹭体育场的训练场、凤凰体育馆的篮球训练房与2千座训练馆,以及白海豚游泳馆的训练池在赛后可作为篮球、羽毛球、冰球等全民健身与演艺场所使用;游泳馆中面湾观海、独立设置的戏水区,也希望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的目的地;一场两馆的所有二层环厅与平台下部的高大空间,在赛后可改造为全民健身、办公、会议、商演配套等运营空间;平台下部设置的商业与酒店等环湾综合配套运营空间直接临湾,便于运营;地下停车库、全民健身场地等场所也可全年面向社会开放。
此外,我们在场馆设计时也尽量考虑一场多用的原则,尽可能增加运营使用的频率。白鹭体育场看台在落地实施阶段延续了概念方案时的“一场两用”设计理念,综合平衡视线要求、造价与使用效率,以及便于实施、后期维护等多方面因素后,采用浅环坑吊升与平移式转化法,即内圈轮式平移+外圈吊升式升降技术,可由综合田径场模式下5.34万余座转化至专业足球场模式下6.05万余座,实现综合田径场与专业足球场双向自由转换。1.8万座体育馆的内场比赛场地尺寸为72m×42m,通过池座伸缩座席的变化,可以在6小时内实现冰球与篮球比赛转换,并且满足多种球类与体操比赛以及会展、演艺等多功能使用。项目建成以来已承办过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与黄金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明星赛、奥运会女子足球亚洲区预选赛、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男足比赛等多场国内外重要赛事。
▲ 体育场体育馆结构、表皮与空间构成
▲ 体育场屋面望海
▲ 体育场近景鸟瞰实景
《中装》:项目是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设计和建造的高完成度呢?
高庆辉:项目搭建基于Rhino+Grasshopper+BIM的数字链平台,以数字-科技的技术协同为目标,通过建筑、结构、构造、材料、机电、工艺等各专业技术板块的数字化建模、选型与协同优化,实现设计图景的精准落地。
一场两馆地处厦门这一强台风登陆区域,地震和风荷载作用大,白鹭体育场应对巨拱跨度大与可转换看台结构设计等多重结构挑战,从方案阶段就通过Rhino+Grasshopper+PKPM的结构数字生成工具跟随建筑空间形态、与可变看台实时优化适配结构选型,最终联合体[1]以“型钢混凝士结构看台+钢结构可转换看台+空间管架桁架巨拱+钢桁架及网架屋面+轮辐式索膜采光罩棚”的结构系统与建筑形态高度适配。凤凰体育馆与白海豚游泳馆创新性应对多馆连体结构整体跨度大、风荷载吸力大等复杂问题,通过数字工具量化分析与优化,最终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防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带加劲桁架的空间网格结构”及多撑杆连续支撑张弦结构游泳馆屋盖的结构选型最优解。后续基于场馆结构形态,进一步通过Rhino及Grasshopper参数化工具进行数字化拟合,实现体育场复杂拱形与体育馆游泳馆大跨连体形态基础上的结构、表皮与空间高度吻合。
场馆的屋面工程由铝板覆层、金属屋面、天沟、PTFE膜材屋面、ETFE索膜、檐口及吊顶等多个系统构成,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檩托、檩条、屋面板、装饰板、铝板幕墙等各构造层实体放样,由模型导出数据对接金属屋面板块、装饰铝板等的机械化加工,深化设计与施工效率大幅提高,保证了这座建筑组群最终落成的高完成度。
▲ 青岛市民中心东南鸟瞰
传统文化、现代建构与当代技艺整合思考的基本理念——多元并存与当代的集成聚合
《中装》:看到您出版的著作《集约建构——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一书,您也在本文中和其他许多场合分享过“集约建构”的理念,能再讲述下“集约建构”的内涵吗?
高庆辉:2024年我们出版了《集约建构——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一书,作为“集约建构”系列的第一部,阐述了在中央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战略引导下,我们将传统文化、现代建构与当代技艺整合思考的基本理念。
“集约”一词主要是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汉字语义,其中,“集”意指传统的多元并存与当代的集成聚合;“约”寓意逻辑的简明清晰与事物的节约俭省;“建构”一词则源于西方建筑学中注重建筑的物质性、结构逻辑和空间表现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论。集约建构,指的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建构相结合的多元统一的设计理念,同时融合当代技术,实现多维共构的设计方法。
2025年,我们将继续进行《集约建构》第二部的写作,“集约建构”这一体系也是贯穿书中收录的汉魏洛阳国家遗址公园博物馆、安徽省文化馆新馆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翠屏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喻口综合服务中心、海门市文化中心、九江市文化艺术中心、伯渎河文化中心、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近年落成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创作中的基本思路。我们期望将多年实践梳理、总结,逐步提升和凝练成为工作室的设计与研究的价值和方法体系,为行业、社会及文化传承发展略尽绵力。
▲ 汉魏洛阳国家遗址公园博物馆东南向鸟瞰效果图
▲ 翠屏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与翠屏山
▲ 喻口综合服务中心东向全景
▲ 海门市文化中心西南夜景
▲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瓮城”
注释: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微
信
公
众
号